時間:2017.07.23 

天氣:晴

人員:好宅,胖胖

10:16在北橫台七線60.8k處,西村,桃園宜蘭交界處下切

下切路應該是進入後一直往左邊走,由於我們切錯條路線,一開始還好走,後面一路都是硬下切,路基不穩時常滑落,

最後會下到詭峽下面的支流

11:18切到支流,切到支流後就好走了

11:39 抵達三光溪主流,詭峽要在上游走,我們目的是四稜溫泉,所以繼續往下

這次來跟幾年前差蠻多的,基本上都可以採到溪底,很多地方也都可以繞掉了,整個都淤積了,難度下降許多

12:49溪邊沙洲小休,下切花費太多力氣和時間......

幸好三光變得很好走,時間沒有落差原本太多

13:49往稜山過溪的兩側路條

13:52  小瀑旁大石拍拍正妹,石頭下方都已淤積,以前是都踩不到底的啊~~~,現在輕鬆走~~過~~去  哈哈 

14:21抵達最後小瀑,四稜溫泉就在前方

溫泉的池好像也跟以前不一樣了,比以前的小了一半,簡單泡了一下湯,就要開始上切了

上切路在溫泉對面,沿路都有拉繩,請小心使用,感覺隨時會斷,還是靠自己攀爬實在

路基明顯,沿繩上切到稜線

15:46 鞍部岔路,

路牌

繼續上切

16:04 又一個鞍部岔路,繼續往上

16:13 終於到公路了,紀錄一下台7線58.5k,本來此次是要走上溯的;因為找不到下切路,應該是有公路維修過,本來路邊四稜的噴漆,現在都沒有了

         開始踢2.3k公路回出發點

1712 回到出發停車處

總結:

這次的三光變得太簡單,很多以前的地形難關都已經不是難關,下切過程中基本上水深都沒超過腰

溫泉的山路,路條變很多,很清楚,路基也都很穩;相比之下西村的路線比較不明顯,發現切錯路就要馬上回頭

這次的照片是用手機拍的,有些地形沒有拍得很清楚,請見諒

最後附上手機的gps圖

bbbt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170521-23大小霸

大霸尖山 」─為臺灣高山三尖之一,與中央尖 山、達芬尖 山合稱三尖,位於雪山山脈,

苗栗縣泰安鄉和新竹縣尖石鄉交界處,雪霸國家公園轄區,海拔高度3,492公尺,

在臺灣百岳排名27,高度排名28,上有一顆二等三角點(編號1540),

與北側的中霸尖山、西側的小霸尖山 和東側的東霸尖山組成大霸尖山 群。

 

大霸尖山 是泰雅族的聖山,也是賽夏族傳說中的祖先發祥地。

泰雅族人稱為Babo Papak,Babo是山,Papak是雙耳朵,意為雙耳嶽(另一耳為小霸尖山 )。

因外形遠望如酒桶,《淡水廳誌》(1871年)稱作熬酒桶山 。

《臺灣輿圖並說》(1880年)淡水縣地圖中首見大霸尖山 之名。

另外,賽夏族傳說過去曾發生大洪水,僅存一對大妻在大霸尖山 ,之後繁衍成今日的賽夏族人。

( 以上資料來源:台灣大百科全書 )

 

預計行程

5/21   0400    0450     0500              1000                       1400                1800

           起床    出發    0.3k檢查哨   大鹿林道17K(午)   4.1K 九九山莊(宿)      就寢               

5/22     0200    0300     0600         07:20                            0830                    1100        1400        1500   

             起床     出發  中霸山屋   大霸尖山霸基11K    小霸尖山山頂(返回)         伊澤山     加利山     九九山莊(宿)    

5/23     0400    0600      0900                    1400                      1900

            起床      出發   大鹿林道17K(午)   觀霧遊客中心停車場         北車

男女比:8:3

實際行程:

DAY1

0530 觀霧遊客中心 出發

 

 

往下走一段才會到0k

0550 0.3k檢查哨 交入山入園證  附近基本上都可以紮營,不過還是睡遊客中心舒服拉~ 有水有廁所

        

林道入口 有攝影機 有人經過會亮燈 

0612 0.7k   

林道很寬,走起來很舒服,只是要走很久,但抱著欣賞的心情,或許也不錯!

林道中不時有小溪流經過,不過不用擔心,回程時用拖鞋也能輕易走過

熊出沒注意!

1006  雙疊瀑布

1016  15k工寮  很舒服 裡面是兩排通鋪 大約可以睡20人  

1132 17k 轉彎石桌處 準備陡下切 (中途大約每3k就有一個大石桌,可供休息)

下切路,須拉繩,若是走林道多2平緩下坡,大約多20分

1147 19k馬達拉溪登山口,旁邊小屋也很漂亮,裡面是兩排通鋪,大約可睡20人


步道示意圖

1151 大家都下來後,前往吊橋,之後就是可怕無限陡上4.0k

1700 終於到...九九山莊了   和志嘉陽的陡上有的比,之前還先踢了19k林道  哀梯哀踢阿~

有點DELAY行程了,催促大家吃完晚餐趕快睡

DAY2

0300起床 

0400出發  

繼續陡上到的3050m高地,一路上大家被斗上的不要不要的,永遠不停上坡的概念

 

0540 大約到6.5k加利山岔路口,才等到稜線上的緩坡出現

0548 遙望大小霸

漂亮的看天池

0729 8.8k伊澤山岔路口

0752 9.6K中霸山屋 設備完整 

0850 9.8k中霸坪

 0930 11.2k大霸霸基,過霸基後往聖稜線的岔路在樹林裡

1000 小壩底

幾乎垂直,大家爬得不要不要的,手腳點都抓穩踩穩了再上,繩子大多年久風化,建議不要使用

1022 小壩頂 天氣超好,

1245 伊澤山,來回大約30分鐘,山頂除了基點外,新設了一座救難站,可遠瞰大小霸。按:岳界前輩的說法:「伊澤山是日據時代宜蘭探險隊長的姓,為紀念其貢獻而命名。」泰雅語稱呼為Pankejan(龐克降)  fromhttp://xn--kwr22her7a6qdvs6a.tw/mountain/027dapar.htm

大霸北稜岔路,往馬洋山

1345加利山,來回需花1小時

1600 回到九九山莊

DAY3 

0545 九九山莊出發,陡下4K

0750 吊橋

0800 陡上

0837 大鹿林道17K

1400 踢完可怕17K

 

附上軌跡圖 行程統計

   

 

這幾天的行程,可以說是天公作美,天氣超好,陽光充足,感謝每位夥伴的參與和付出

希望未來還可以再一起爬山10年,20年,30年,40年

 

 

 

 

bbbt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活DIY】ACER V3拆解與散熱風扇清潔

     

    用了3年的ACER V3自去年開始,出風量越來越弱,稍微玩個遊戲機身就會越來越燙,用起來感覺超不好的,很怕某一天電腦熱到掛了,由於筆電送去清潔好像要收錢,而且還要跑到市區,所以就自己來了。

    其實拆解很簡單,只要小心點,把每個螺絲都拆到,而且不要硬拆,基本上不會有問題。

     

    2012年5~6月買的ACER V3-571,現在還是頭好壯壯,玩線上遊戲還是很流暢(只不過某些遊戲效能沒辦法全開了)。

    先將電池拆掉,用起子撥一下就可以輕鬆拿掉電池。

    將圖中標示的螺絲拆掉,就可以打開記憶體與硬碟的外蓋。

    拆掉這幾顆螺絲,其中上方的螺絲被線卡住,所以要先拆其他的。

    可以先將硬碟拔掉,往上拉然後往外側拉即可。

    把白色與黑色的線拔掉,接頭往上撥一下就可以拔掉,那張小卡可以順便往外側拉出來,再把上面螺絲拆掉。

    記憶體就把兩側往外撥即可拆掉。

    記憶體拔掉了。

    把剩下的螺絲拆掉。

    將光碟機往外推取出。

     

    光碟機。

    拆外蓋可以從這裡與SD卡槽開始拆。

    由前方SD卡槽往上撥外蓋。

    就可以把觸碰版拆開,但不要一次就取出,因為還有排線要拆。




    將黑色卡榫往外輕推,就可以把排線拆掉。

    觸碰板。

    把鍵盤左下方螺絲拆掉。

    再到背面把螢幕固定的螺絲拆掉,電池盒有躲小螺絲,一定要拆掉,不然硬拔或造成螢幕以後無法固定。

    從側邊慢慢把鍵盤外蓋拆掉,一樣有排線要拆,要往前放。

    排線部分一樣把卡榫往外推即可拆掉。

    黑色卡榫由兩側往外推。

    就可以拔掉。

    另一邊排線一樣拆掉。

    鍵盤就可以取下。

    拆掉剩主機板了,把主機板上的幾顆螺絲拆掉,左側的線下方有躲螺絲,一定要拆到。

    把USB排線拆掉。

    方式和之前拆牌線方式一樣。

    喇叭線一樣要拆掉。

    螢幕排線,這是最難拆裝的。

    拆完就可以把主機板取出了。

    就可以明顯看到散熱風扇,很明顯已經卡很多灰塵。

    拆掉風扇外蓋螺絲,裡面葉扇就可以搭配酒精與棉花棒慢慢清潔了。

    最重要的是排氣孔,要清乾淨,如果有相機清潔用的氣球,那會更有效率。

    清潔完畢後,照順序復原,重新開機後,就會感覺到明顯不同,筆電出風量大增,用起來效能似乎變好了不少(可能是心理因素)。

     

    from:http://blog.xuite.net/happyezgo/gohappy/327687749-%E3%80%90%E7%94%9F%E6%B4%BBDIY%E3%80%91ACER+V3%E6%8B%86%E8%A7%A3%E8%88%87%E6%95%A3%E7%86%B1%E9%A2%A8%E6%89%87%E6%B8%85%E6%BD%94

     

    bbbt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SI模型7層的運作方式

    每一層前端都有其表頭(Header)簡稱H,只有實體層及資料鏈結層有其表尾(Trailer)簡稱T。

    在每層將原始資料加上表頭的動作,就稱為封裝(Encapsulation),而封裝前的原始資料則稱為資料承載(Payload)

     

    OSI模型7層介紹

     

    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ISO)所發表的模組

     

    第一層:實體層

    實體的傳輸介質,如:同軸電纜、雙絞線、光纖、無線電波、紅外線等等。

    而不同的介質有不同的特性,所以01的數位資料在傳送之前,可能會經過

    轉換,將數位資料轉變為光脈衝或電脈衝以利傳輸,此外,決定傳輸頻寬、

    工作時脈、電壓高低、相位等等,都是實體層的規定。

     

    第二層:資料鏈結層

    1.同步:傳送資料時,同時進行連線同步化,使傳送與接收雙方達到同步,確

      保資料傳輸的正確性。

    2.偵錯:傳送端對於即將送出的資料,先經過特殊運算產生一個CRC

      (Cyclic Redundancy Check)碼,並將這個CRC碼隨著資料一起傳過去。而接

      收端也將收到的資料經過相同的運算,得到另一個CRC碼,如果雙方的CRC

      都一樣,就表示正確無誤。其實很多層都會做偵錯的工作,只是資料鏈結層

      是把守第一關。

    3.制定媒體存取控制的方法(Media Access Control MethodMAC Method):資

      傳傳輸時,是公平競爭還是先搶先贏,目前最普遍的區域網路-乙太網路。

     

    第三層:網路層

    1.定址:在網路世界裡,所有網路裝置都必須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名稱或位址,

      才能相互找到對方並傳送資料。

    2.路由:選出最短最佳的路徑。

     

    第四層:傳輸層

    1.切割並重組:當所要傳送的封包資料太大,便會將其切割多段較小的資料,

      但每段傳送出去的資料,未必『先傳先到』,有可能『先傳後到』,因此必

      須位資料編上序號,以利接收端收到後能組回原貌。

    2.控制資料流量:網路傳輸會遇到壅塞(Congestion)情況。所以需要控制資料

      流(Data Flow)的順暢。

    3.偵錯與錯誤處理:如:TCP協定會要求對方重送,但UDP協定則不要求對方重

      送。

    第五層:會議層

    負責通訊的雙方在正式開始傳輸前的溝通。是要使用全雙工或半雙工模式?

     

    第六層:表達層

    1.內碼轉換:現今電腦大多是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碼為內碼,可是早期電腦是採用EBCDIC(Extended

      Binary Coded Decimal Interchange Code)碼為內碼,於是這部電腦的0可能

      變成另一部電腦的0,所以表達層會作內碼轉換的工作。

    2.壓縮與解壓縮:傳送端在傳輸資料前先壓縮,接收端收到資料後再解壓縮,

      但現在都以應用層軟體來做此工作,很少以表達層來做。

    3.加密與解密:加密的次數越多、方法越複雜,被破解的機率就越低,但耗費

      的時間就越多,效率也會下降。所以一種好的表達層協定,要能在安全與效

      率之間取的平衡,才能可靠快速地執行加密任務。

     

    第七層:應用層

    直接提供檔案傳輸、電子郵件、網頁瀏覽等服務給使用者。

     

    小結

    應用層最接近使用者屬軟體,而越往下層就跟硬體有關,OSI模型只是一種

    原則,但各家產品卻未必會採用相同的通訊協定。

      

     

    from:http://blog.xuite.net/rose10210607/blog/45149831

    bbbt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集線器(Hub)、交換器(Switch)、IP分享器、路由器(Router)的差別

    要區分這些產品之前,一定要先知道幾個基本觀念。


    1.封包:網路上資料的傳輸是以封包的方式傳遞,封包裡面通常含有來源和目的的IP位址,來源和目的的MAC位址,當然還有資料啦。

    2.IP位址:我想這個大家都知道,要上網一定要有IP位址,如果IP位址不夠,那麼就需要IP分享器囉。

    3.MAC位址:這個比較少人知道,每一張網路卡其實都有一個MAC位址,全世界絕對不會有跟你相同的MAC位址的網路卡或設備。

     

     

    1.HUB:

     
    我們稱做集線器,一般而言,HUB有兩大特性,一個就是廣播,一個就是半雙工。

    廣播是指,當A電腦要透過HUB送資料給B電腦的時候,A送出來的資料其實連接在這台HUB上的電腦都會收到,但是只有B電腦會將資料收起來,其他電腦則是將封包丟掉。

    半雙工是指,收資料或送資料不能同時,你一次只能做其中一種。

    由於HUB的這種特性,所以當HUB連接非常多電腦時,網路就會變慢。

     

    2.Switch:


    中文叫交換器,和HUB看起來一樣,但實際上差別很大。首先switch並不一直廣播,而且是全雙工的。主要是SWITCH會記錄封包中的MAC位址所以當電腦A傳送資料給電腦B時,其他電腦並不會也收到資料,而且這個時候別的電腦也可以同時互相傳送資料。

    雖然SWITCH有上述的好處,但是要傳送的資料封包每一個都必須經過SWITCH判斷決定要送往哪一台電腦,所以會有一些延遲,因此有時候電腦數少於五台,用HUB反而比SWITCH快。
     

    3.IP分享器:


    這個設備通常會有一個WAN port和1~4個不等的Lan port(其實是Switch)。WAN port一般是接ADSL modem(也就是小烏龜啦),而Lan port則是接到PC電腦。這個設備主要的功能是NAT,也就是做IP分享的意思,他會將WAN port的真實IP(可以是固定IP或浮動IP)分享給LAN port的電腦使用。
     

     

     

    備註解釋一下NAT功能:

    一般IP分享器LAN port裡的電腦室使用虛擬IP,也就是俗稱的假IP,這個網段通常是192.168.X.X,最常見的是192.168.0.X與192.168.1.X。這個IP網段是保留的網段,在實際網際網路並不能使用。NAT這個功能負責記錄網卡MAC位址與假IP的關係並做轉換。
    舉例來說,假設使用者有兩台PC透過IP分享器上網

    A電腦IP為192.168.0.2,網路卡MAC位址是00046F12301A
    B電腦IP為192.168.0.50,網路卡MAC位址是000879215B09

    當A電腦想要連網站yahoo.com.tw時,A電腦會送出資料給yahoo,而IP分享器會記錄192.168.0.2的MAC是00046F12301A,並把資料內來源IP 192.168.0.2改成WAN port的真實IP,然後送往YAHOO。Yahoo收到以後會依照真實IP位址回傳資料給IP分享器,IP分享器再依照資料內的MAC位址判別出這封包是要給A電腦的,於是把目的IP改成192.168.0.2送往A電腦。
    簡單的說,IP分享器是透過傳送封包內的MAC位址來分辨這個封包資料是要給哪一台電腦的,進而達到分享IP的功能。

    請注意,有些IP分享器會說自己是IP sharing router或者是寬頻Router,但這與實際的Router有一段差距。
     

    4.Router:


    中文叫路由器,路由器通常最少會有兩個介面,而這兩個介面分別區隔不同的IP網段。例如IP分享器有WAN和LAN兩種介面,區隔WAN的實際IP與LAN的虛擬IP網段,所以說IP分享器是Router其實並沒有錯誤。不過我們技術人員口中所說的router都是那種超級貴死人,而且兩個介面都是用在真實IP網段的設備。

    好像有點離題了,其實如果你對switch的原理有一點瞭解,那麼其實router有一點像switch,只不過Router是依照封包的目的IP來決定資料是要傳往哪一個介面的哪一個網域。
    以上面IP分享器和AB電腦為例
    假如A要傳資料給內部的電腦,所以當IP分享器收到封包時,發現目的IP是192.168.0.X網段的,於是根本不會把封包往WAN port送,而是會往LAN送。如果A電腦是要上網,那麼目的IP就不是192.168.0.X這個網段的,那麼這個封包就會往WAN送出去然後透過ADSL到網際網路。而ROUTER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判別收到的IP封包要往哪一個介面送,就是這樣。

    ===============================================

    那IP分享器連內的概念是?

    路由器連外的概念又是?

    我的答案是:對路由器本身而言,並沒有內外之分,他主要是由不同介面來組成,每個介面負責管理一個IP DOMAIN,而路由器就負責判斷收到的封包,要往那個介面傳送出去,而傳送的依據就是Routing Table。

    至於IP分享器,他算是一個閹割版+功能限定的路由器,他的介面有兩個,一個是WAN,一個是LAN。WAN必須可以是真實IP,LAN則必須是虛擬IP,並且封包在透過IP分享器轉送時,一定會使用並且依照NAT功能加以修改。

    更真實的舉例,路由器的主要功能是切割IP DOMAIN,當然可以切割成網內和網外,但也可以兩邊都是網內,或者都是網外,而且他通常只負責轉送,並不會對要轉送的封包做手腳。

    而IP分享器,只能轉送網內和網外,而且因為NAT的關係,轉送的封包一律會被修改過才轉送出去,他主要是用來解決一般民眾IP不足的問題。但是運作的根本原理,和路由器是相同的(一樣轉送兩個不同IP DOMAIN)

     


    資料來源:http://bluemuta38.pixnet.net/blog/post/45543357-%E9%9B%86%E7%B7%9A%E5%99%A8(hub)%E3%80%81%E4%BA%A4%E6%8F%9B%E5%99%A8(switch)%E3%80%81ip%E5%88%86%E4%BA%AB%E5%99%A8%E3%80%81%E8%B7%AF%E7%94%B1%E5%99%A8
     
     

    bbbt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數位系統和類比系統

    任何一個物理量的值,我們都可以將它轉換為電壓的大小,以便我們針對此值加以運算或儲存,此時可以處理此值的電路可分為數位(digital)及類比(analog)兩種系統,現在我們以一個簡單的音波放大電路為例,分別敘述及比較如下。

     

    1.2-1 數位系統(頻率)

    如圖1.2-1所示,當一個人對著麥克風說話的時候,麥克風會將音波轉換成連續的電波,而數位系統首先要做的就是將此連續的電波分成很多的片段,每一片段得到的電壓稱為取樣電壓,然後將取樣電壓依其大小付予一個相對的二進制的值(數碼),這樣的處理稱為類比至數位轉換(A/D),轉換後的數碼再經過數位處理機加以運算,以此例而言運算的目的在將輸入的數碼乘以使用者要求的倍數,因此經過數值處理機運算後得到另一組數值較大的碼,此數碼再經由數位至類比轉換(D/A)電路轉換成電壓,一個連續的輸入電壓經由處理後至類比輸出端已是被放大的電波了,由於此種系統負責處理放大倍數的電路是數位處理機(一般電腦包含的功能),主要作用在於數碼的運算及處理,因此本例可稱為是一個數位系統的放大器了。
     

    1-2.jpg (22466 bytes)

     


    1.2-2 類比系統(振幅)

    如圖1.2-2所示,麥克風輸入的電波經由一個電波放大器,直接將輸入的電波以電晶體原有的放大特性加以放大,此種音波放大的過程未經任何的數位處理,而且輸入至輸出電波都是連續性的,不像數位系統中會將輸入電波分成許多非連續性的片段來處理,因此我們可稱此放大器是屬於類比式的放大器。

     

     

     

     

    1-2-2.jpg (11131 bytes)

     


    1.2-3 數位與類比系統的比較

    數位與類比兩種系統在不同的場合各有其優缺點,但時至今日樣樣都講求數位化的好,必然有其關鍵之處,請看以下分析。

    (1)數位系統的運算精確而類比系統誤差較大

    以前例而言,假設輸入電波經取樣後的電壓是1V,經類比至數位轉換後的編碼是0001(此碼表示數目1),經過數位處理機加以運算後的值是0010(此碼表示數目2),再經由數位至類比轉換至輸出端就得到2V的電壓。同理,若數位處理機所設定的放大倍數不變,取樣電壓上升為2V時,經類比至數位轉換後的編碼即是0010,再經過數位處理機加以運算後的值必然是0100(此碼表示數目4),最後經由數位至類比轉換至輸出端就得到4V的電壓。換句話說,數位處理系統對於每一個取樣電壓做了相同倍數的放大,在此例中為2倍。然而,同樣的將1V輸入類比放大器,並調整放大器的增益(放大倍數)為2,因此輸出為2V,但是將2V輸入類比放大器時,我們得到的放大電壓可能是3.8V或4.1V,而非應有的放大電壓4V,此種誤差乃電晶體放大電路先天的特性使然,尤其是溫度變化較大的環境之下,運算值(本例是指放大倍數)就不如數位系統來得穩定可靠,所以精確的處理對於類比系統考慮就較為困難了。

    (2)數位系統較類比系統不容易被雜訊干擾

    數位系統在運算的過程中所處理的信號電壓不是高(代表1的電壓)就是低(代表0的電壓),高低之間會留有一段容易區分的距離,此種距離容忍了一些雜訊的重疊干擾,使得數位系統分辨代表數值的高低信號不至錯亂,所以運算的結果也是穩定精確的。然而,類比系統將小信號直接透過(電晶體)放大器放大,在放大的同時雜訊也跟著被放大了,其放大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3)數位系統的信號儲存較類比系統容易

    數位系統儲存信號時,儲存的是代表信號的數碼,而數碼可由任何1或0的型態組合,例如磁場的「強」與「弱」或「N極」與「S極」,電壓的「高」與「低」,光線的「有」與「無」,所以數位系統可儲存信號的裝製種類很多,包括磁帶機、磁碟機、隨機存取記憶體(RAM,一種以電壓儲存的記憶體)、光碟機,甚至以打孔區分有無的紙帶,以鉛筆塗抹的答案卡,都是數位系統可儲存的裝置。然而,類比系統為了要依振幅比例將信號電壓儲存下來,可以用到的方式,市面上可以看到的就只有錄音或錄影帶了,早期我們也用金屬板或塑膠板刻下音波的振幅做成唱片,但是現在已經很難找到了,因為儲存後的效果和保存期限實在不能和數位系統的CD(compact disk)相比。

    (4)數位系統的信號編輯較類比系統容易

    所謂信號編輯是指信號源的複製、修改、剪接、加回音特效、兩個以上信號源的混合等等,這對於數位系統而言只是對於一連串編碼的移動或再運算,通常一部桌上型電腦即可完成,但對於類比系統的音源編輯而言,就可能需要多台的錄音機、混音器、可程式編輯控制機等等,而且操作上對於時間點的掌握是相當麻煩的。

    綜合以上的分析比較,我們知道數位系統絕對是優於類比系統的,但是數位系統是不是就沒有缺點了呢?我們仔細觀察圖1.2-1中數位至類比轉換後之輸出,它仍然是由很多片段所組合成的波形,嚴格的說它與未放大前的波形相比是失真的波形,只有取樣的次數(頻率)增加時,它會更接近原來的波形,但隨著輸入電波的頻率增高,取樣頻率就要更高,這樣一來數位系統中所有電路的處理速度都要增高,儲存取樣資料的記憶容量也得要增大,這些都是我們以後在研究數位電路必須留意的地方。

     

     

     

     

    bbbt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in/bash
    user="backup"
    password="YourPassword"
    tftp_ip="YourBackupServerIP"
    fg_devices="YourFortigateIP"
    date="$(date +"%Y%m%d")"
    for fg_device in $fg_devices ; do
      expect -c "
      set timeout 3
      spawn ssh $user@$fg_device
      expect \"(yes/no)\" { send \"yes\r\"; exp_continue }
      expect \"*password:*\"
      set send_slow {1 0.05}
      send -s \"$password\r\"
      send_user \"$password\r\"
      expect \"FG*\"
      send -s \"execute backup full-config tftp $fg_device-$date.cfg $tftp_ip\n\"
      expect \"FG*\"
      send -s \"exit\n\"
      interact"
    done

    bbbt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xtreme 基本設定

     

    1.查配置

    #show accounts              查看帳號

    #show ipconfig             檢視IP Address

    #show iproute               檢視路由

    #show config                 查看運行中組態

    #show vlan

    #show switch

    #show session

    #show management       查看管理信息,以及snmp信息

    #show log 

    #show banner

    #show ports configuration

    #show version                 顯示firmware資訊

    #show ospf

    #show access-list {<name> | port <portlist>}

     

    2.Vlan配置

    1建立VLAN

    #create vlan <Vlan-Name>

    #configure vlan <Vlan-Name> tag <Vlan-ID>

    2刪除VLAN

    #delete vlan <vlan-Name>

    3將Port加到VLAN中

    #configure vlan <Vlan-Name> add ports <Port>

    #configure vlan "default" add port 9

    4設定IP Address

    #configure vlan <Vlan-Name> ipaddress <IP>/<subnet_mask>

    #configure vlan "Default" ipaddress 192.168.20.200 255.255.255.0

    #configure vlan "Default" ipaddress 192.168.20.200/24

    5刪除IP Address
    #unconfigure vlan <Vlan-Name> ipaddress

    #unconfigure vlan "Default" ipaddress

    6開啟路遊

    Enable ipforwarding

     

    3.編輯檔案

    #ls                        條列Switch檔案

    #vi <File-Name>           編輯檔案

    #cp <Source File-Name> <Destination File-Name>                    複製檔案
     
    #rm <File-Name>                      刪除檔案

    #save                 儲存設定

     

    4.備份檔案

    # tftp put 192.168.*.* vr "VR-Default" primary.cfg date-x440.cfg                                  tftp導出資料

    #upload config 192.0.2.156 config.xsf <vr-name>                           將config.xsf上傳到192.0.2.156

     

    5.帳密設定

    #create account [admin | user] <Account>        建立帳號,能支援最多到 16 個管理帳號)

    #configure account <Account>                 變更密碼

    #delete account <Account>                       刪除帳號

     

     

    6.路由

    設定一般路由

    #configure iproute add <Destination-network> <Destination-mask> <Gateway-IP>
    #configure iproute add 192.168.10.0 255.255.255.0 192.168.20.1
    #configure iproute add 192.168.10.0/24 192.168.20.1

    設定default路由

    #configure iproute add default <Gateway-IP>
    #configure iproute add default 192.168.20.1


    刪除路由

    #configure iproute delete <Destination-network> <Destination-mask> <Gateway-IP>
    #configure iproute delete 192.168.10.0 255.255.255.0 192.168.20.1
    #configure iproute delete 192.168.10.0/24 192.168.20.1

     

    7.port

    #enable ports <Port>          啟用Port

    #disable ports <Port>           停用port

     

     

    8.校時
    #configure timezone name <tz_name> <GMT_offset>

    #configure timezone name Taipei 480               台北時區是+8小時,換算為480分


    與NTP伺服器校時,可用sntp (Simple Network Time Protocol),於固定週期內向NTP Server校時。

    #enable sntp-client
    #configure sntp-client update-interval 1200
    #configure sntp-client [primary | secondary] <NTP_Server_IP>


    若為封閉環境,且無NTP Server,可下達以下指令直接設定時間。

    #configure time <month> <day> <year> <hour> <minute> <second>

     

    9.其他
    1變更Switch名稱

    #configure snmp sysName <Host-Name>

    2查看執行過的指令

    #history

    3重開機

    #reboot

     

    4清空設定值

    #unconfigure switch all

    5 啟用web管理

    #enable web http | https

     

    bbbt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ortigate 60c重設指令
    拔掉電源關機後

     

     

     

     

    按下任意鍵

     

     

     

     


    G:從TFTP下載更新檔
    F:刪除開機檔
    I:設定檔資訊
    B:回復預設值
    Q:離開
    H:顯示選擇紀錄

    選B

     

     

     

     

     


    預設帳號:admin
    密碼:空白

    看預設設定
    get system interface


     

     

     

    從流覽器連入
    把RJ45接上LAN 電腦IP要改192.168.100.0網段
    網址打192.168.100.254
    進登入介面
    帳號:admin
    密碼:空白

     

     

    bbbt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裝於Cent OS7

    進入MariaDB  (預設沒有密碼)
    mysql -u root -p 

     

     

     

     

     

     

     

     

    顯示目前資料庫
    show databases;

     

     

     

     

     

     

     

     

     


    建立資料庫
    create database test;

     

     



     

     

     

     

     

     

     


    使用資料庫
    use myhome;

     


     

     

     

     


    顯示資料庫裡所有表單
     show tables;

     



     

     

     

     

     

     

     


    顯示表單資訊
    describe person;

     

     

     

     

     

     

     

     

    bbbtkim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